斯氏凤冠鸠(英文名:Sclater's Crowned Pigeon,学名:Goura sclaterii),是鸽形目鸠鸽科凤冠鸠属的鸟类。大型陆生鸽子,主要栖息于新几内亚中南部的低地雨林,曾与紫胸凤冠鸠被视为同一物种,称为‘南方凤冠鸠’。其特征为蓝灰色的羽毛,带有精致的蓝色花边状头冠,深红色的胸部,以及醒目的红眼。
外形特征:斯氏凤冠鸠体长66至73厘米,体重2.00至2.24公斤,体型巨大。全身覆盖着蓝灰色的羽毛,头部、颈背及颈侧为蓝灰色,眼周黑色,逐渐过渡到深蓝灰色。肩部至胸下部呈丰富的紫红色,与淡灰色的腹部形成鲜明对比。翅膀上有一大块白色斑点,边缘由深蓝色灰色的羽毛环绕。尾羽深蓝灰色,尖端略浅。虹膜血红色,脚和腿紫色。
鸣叫特征:发出深沉空洞的心跳节奏般的‘boom-boom,boom-boom…’鼓声,类似食火鸡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未受干扰的干燥和水淹森林,海拔高度至500米,主要以地面觅食为主,食物包括种子和落地果实,也会在泥泞的河岸边觅食,甚至被观察到食用小蟹。通常成群结队在地面觅食,数量在2至10只之间,有时可达30只,夜宿于树上。
生长繁殖:巢由结实的树枝、茎、棕榈叶、藤蔓或粗大的枯草构成,位于距地面3.5至15米处。雏鸟皮肤呈暗灰色。圈养的个体从15个月开始繁殖,每次产一枚蛋,孵化期28至30天,孵化后持续照料幼鸟数月,幼鸟离巢时间为28至36天。
区别辨识:与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后者翼部的白色斑点上方由深红色的小羽盖和深红色的喉部和胸部,而斯氏凤冠鸠的胸部和腹部颜色转为灰蓝色。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CITES: 附录II。据估计,新几内亚在1972年至2002年间净损失了约15%的森林,主要原因是伐木,另有8.8%的森林在同一时期退化,尽管在许多地方,斯氏凤冠鸠似乎能够忍受伐木。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中南部,具体范围从Mimika河东至Fly河和Strickland河,可能甚至远至Hegigo河。在Fly河和Purari河之间的Goura种群身份未知,可能是本种或紫胸凤冠鸠。
其他:历史上,斯氏凤冠鸠因肉质美味和羽毛美观而遭受过度猎杀。目前,通过远程感应分析估计,新几内亚在1972年至2002年期间,森林覆盖率减少了约15%,主要是由于伐木活动,另有8.8%的森林在同一时期遭受退化。然而,在许多地区,该物种似乎能够忍受适度的伐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斯氏凤冠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